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大闲录序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太仓稊米集》卷五一
昔人尝有言:臣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
忠臣人之所愿为也,而有所不欲,乃知事君者不幸而至于杀身,岂其本心哉?
以其迫于义,势有不得已也。
古者为臣之道有二:义与死而已矣。
二者相为重轻,犹权衡之低昂不可欺也。
重于义则死必轻,重于死则义必轻。
然而世之人舍生而取义者常少,偷生而弃义者常多,是殆未明乎死生轻重之说者也。
义而死,虽死犹生,其实未尝死也。
不义而生,虽生犹死,其实未尝生也。
古之人享丰禄,居尊位,平居高目,视天下若不足为者,自以为至极矣。
及其临难遇敌,则油然引避以全其躯,视其面目恬无愧色。
是何异富室之豢犊豕,虽饫然以饱,腯然以肥,而泯泯然无所闻以老,顾何益于人之国乎?
吾知其虽生犹死也。
至于蹈鼎镬,甘白刃,慷慨发愤以就一死,则其忠义之节动于天地,感于鬼神,能使忠臣义士为之变色,乱臣贼子为之沮气,载在简册,以传后世,则其风声义概犹炳炳与日月争光焉。
吾知其虽死犹生也。
夫以死生轻重之说如此其明而人不知,是以考之前古有能奋不顾身以死节刀锯之下者,殆可以一二数而岁月计也。
忠义之士旷时而出,固已难矣,幸而有之,则又湮没无闻,不得传于天下后世者,岂胜惜哉?
禄山之乱,李憕死之,遂使两河闻风,再固危壁。
当时朝廷未甚旌显,其子源以父死贼手,悲愤不仕。
穆宗朝,因李德裕之请,始克褒崇。
卢奕御史中丞,骂贼而死。
当时议者犹论洛阳之亡,操兵者任其咎,执法之吏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谁怼?
赖博士独孤及之论,谥议始定
呜呼!
李憕首死禄山之难,可谓勇矣。
其英伟之节,犹待数十年乃始显白。
卢奕被服坐台,正色死难,而懦夫奸人交口沮抑,至朝议纷纭,莫有定论。
由是知士非杀身之难,而求知于世者为尤难也。
韩退之张巡、许远,谓二家子弟才下,不能通其父志,遂疑远之后死以谓偷生。
且以二子之事在于当时犹或异论,况于既久乎?
以其家之子弟尚不明其父之志,况求知于它人乎?
余嘉夫握拳嚼齿死节蹈义之士世不常有,复不忍其捐生殒命以就死地,卒之排陷没溺无所闻于世也,因采靖康以来忠臣义士、猛将健夫,下逮闾里田野匹夫庶女,有能死于祸难而可书者,辄随其所闻而录之,以备史官之采焉,名之曰《大闲录》。
一樵约与诸生讲演,写似一诗,即用其见示诗韵 清末至现当代 · 汪辟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鸟三年竟一鸣,岛夷系颈有长缨唐独孤及诗:「岛夷今可料,系颈有长缨」)
山容淡淡秋逾好,海气昏昏天欲明。
复楚早徵三户谚,强齐可动五家兵。
与君苦口艰危际,好共收京醉冶城
中书舍人吴郡朱府君神道碑 南汉 · 李纾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极以象为文。
三辰章焉。
地以植为文。
百卉昌焉。
辟以诰为文。
万宇扬焉。
故三才之文。
人文为至。
三代之文。
周文为备。
秦汉承式。
简而未宏。
魏晋继轨。
则而方丽。
河朔也。
其流靡清。
至江介也。
其细已甚。
以逮于亡隋焉。
国朝铲迩代之弊。
振中古之业。
掌文命官。
发华归本。
出入二百载。
上下十数公。
灿灿然与汉魏同风矣。
而旷士之制博而通。
豪士之制英而辩。
道流之制精而密。
君子之制直而温。
吴郡朱君。
其君子欤。
讳巨川
字德源
嘉兴人也。
此邦之人。
不学则农。
苟违二业。
必自他邑。
故王父举茂才
先子举孝廉。
皆在上第。
君以文承祖
以经传代。
行中规。
身中度。
阳休于气。
和积于中。
而藻之以文章也。
年二十明经擢第。
尝著四皓碑。
磅礡君臣之际。
表章出处之迹。
正或蒙难。
显黜于晦。
柔能丽明。
语贤于默。
道宏藏衎。
义与定倾。
识者已知其有易谅佐检之风矣。
其后北戎病燕。
华夷争土。
率先心计。
絿竞力刑。
潜不隐鳞。
飞不藏羽。
而君深居里巷。
鲜越户庭。
靡躬靡亲。
不以洁羞膳。
不蚕不绩。
不以献温凊。
行之有馀。
重志于学。
考经义之笺训。
撰策书之赞叙。
每立新评。
必度常均
将欲含坚超长。
针肓起疾矣。
又著睢阳守城论一篇。
以为义者忠之徒。
廉者节之本。
苟忘义以自重。
是临节而可移。
固以探二公之心。
垂万古之训。
使违难者销声以结舌。
苟生者寄愧而终身。
斯深于春秋。
而不义者远矣。
御史大夫李季卿实举贤能。
左卫率府兵曹参军
户部尚书刘晏精求文吏。
睦州录事参军
濠州独孤及悬托文契。
举授钟离县大理评事
沔鄂联帅独孤问俗忻慕士程。
表为从事
授监察殿中等御史
数公皆人之望也。
士趋于门。
犹恐不及。
君辟其府。
未尝有容。
至于干固守成。
平端吏职。
所至蒙其福利。
所奉由其重轻。
人皆诵之。
君以为耻。
州牧御史大夫李涵推善里仁
拜章特徵。
左补阙内供奉
行以直闻。
文以正举。
皆君之素也。
况官以谏为名乎。
傅纳从容。
休问昭晰。
由是擢起居舍人知制诰
司勋员外郎
掌诰如初。
中书舍人
锡以章绶。
凡载书之传信者。
赞书之加命者。
诏策之封崇者。
悯策之褒厚者。
其词必温。
其道必直。
洪而不放。
纤而不繁。
实根作者之心。
无愧前人之色。
前后时宰
佥称任职。
其小成也。
犹尝秉考秀之刀尺。
掌条流之衡度。
而焦明颠于层旻。
飞黄顿于局路。
此人情所以为恸。
天问之所宜赋也。
建中四年三月九日
遘疾终于上都胜业里私第。
春秋五十有九。
其年七月七日
归窆于本县西上蔡原旧茔。
礼也。
诏以侍御从之赠华州刺史
俾所在州县。
续食以过丧。
诏恩之崇。
终始加等。
朱氏之先。
出自颛顼
吴回后也。
建国曰邾。
仪父勤王之义。
去邑为朱。
平原佐汉之绩。
博以忠辅显。
云以义烈闻。
从吴为世家。
在晋为冠族。
以至于曾祖伯道
皇朝襄州司马
贞筠
皇朝筠州丰利县
父循。
洗马
君即洗马府君元子
呜呼。
嘉禾之偏。
宰树焉依。
崇邱即高。
大寝重润。
元精之发。
回复其中。
故君生受英华之气。
殁归隐厚之邃。
宜其腾振洪徽。
延垂庆嗣也。
子宿。
纂祖之武。
得君之文。
甫逮弱龄。
擢登秀士。
与其弟端靖定等。
遐护归輤。
进拜先友。
哀托斯铭。
往旌不朽。
铭曰。
猗朱君。
秉国文。
星回汉。
鼎歊汾。
丹素绚。
雅郑分。
音扣玉。
气飘云。
才日新。
行日闻。
夷道
夭中身。
霈洪私。
赠朱轮。
吴邑
灵海滨。
降精英。
积氤氲。
地贞吉。
宅还真。
门修夜。
非我
耸孤石。
垂后人。
祖宗配郊位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臣伏闻禘郊祖宗配食之文。其来有秩
以远祖而配者。则始封之君是也。
若皇唐奉太祖景皇帝冬至圜丘夏至配方丘。法周人郊后稷之义也。
以近祖而配者。受命之君是也。
高祖神尧皇帝孟春配祈谷。法周人祖文王之义也。
太宗文皇帝孟夏配雩祀。法周宗武王之义也。
国家宪章三代。专配郊丘。
得礼之正也。自开元中不用太祖景皇帝配天地。
高祖神尧皇帝配天地。谓高祖受命之君。
有天下不因于景皇帝至永泰元年
太常博士独孤及议云。太祖景皇帝柱国之任。
翼周弼魏。肇启皇业。
逮封于唐。高祖因之。
以有天下之号。天之所命也。
亦犹后稷始封之祖。若废配天地。
太祖之庙毁也。二年。
礼仪使杜鸿渐独孤及议同。自是相承复依武德贞观故事。
不用开元礼文。我烈祖再造区宇。
建七世之庙。奉高祖居昭穆之上。
景皇帝不在太祖之位。故以高祖配天地。
太宗配雩祀。所以配雩祀者。
盖兴复以来。未暇祈谷之祭故也。
窃以高皇帝烈祖。功格上元
居百世以不迁。继中兴而垂统。
礼合跻升之义。位崇昭配之文。
修撰高远所奏。未协旧章。
然则国朝大祀。岁只有三。
若上迁太宗文皇帝配皇地祗。是祖宗皇帝之功有差。
父子之伦不叙。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人所以郊祀后稷
宗祀文王。以后为天地之主。
文王避祖之位。今或依奏。
以太祖配皇地祗。则于礼无谓。
未若建孟春祗谷一祭。以太宗从下佐食。
然可奉烈祖高皇帝孟夏配雩祀。使尊祖之礼得申。
免齐圣之食有黩。考古沿酌。
庶协执中。伏请更下尚书省众官定议。
浣溪纱•闺思集句 明末清初 · 董以宁
 押词韵第一部
欲作家书意万重戎昱
美人千里思何穷吴融
眼看春尽不相逢元稹

几处吹笳明月夜李益,一声肠断绣帷中宋郊词)
秋波不动簟纹融独孤及
滁州官舍 其二 995年 北宋 · 王禹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失职金銮假一麾,琅邪山色绕城池。
解龟且作三年调,下马先吟八绝诗。
勾检簿书宁免(原作失,据赵本、经锄堂本改)俗,逢迎使命亦随时。
公馀不敢妨吟咏,异日声名继至之(自注:独孤及字至之滁州刺史。)
评唐贤论议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八
夫治世之具,莫先乎文;
文之要,莫先乎理。
文必理而方工者,惟论议为最。
然繇斯而谈,则驾说立言者,不得不以为己任也。
唐虞已往,治道尚简;
三代之际,见于六经,此不书也。
两汉间鸿儒间出,犹为黄老、刑名、权霸所杂。
魏晋已降,文体卑贱,固不足论。
若乃羽姬翼孔,卓尔大得,根仁柢义,动为世法者,独唐贤为最。
所著论议,杰然尤异者,若牛相僧孺《从道善恶无馀》,皇甫湜《纪传编年》、《夷惠清和》,独孤常州及《吴季札》,权文公德舆《两汉辨士》等论,高仆射郢《鲁用天子礼乐》,韩吏部愈《范蠡与大夫种书》,吕衡州温《功臣恕死》,白宫傅居易《晋恭世子》等议,或意出千古,或理镇群疑,或重定褒贬之误,或再正名教之失。
无之足以惑后人,有之足以张吾道云云。
独孤常州(见《纪事》) 唐 · 毕耀
 押词韵第三部
引用典故:洪炉
洪炉久停,日月速若(一作如)飞。
忽然冲人身,饮酒不须疑。
独孤常州 唐 · 崔祐甫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
维大历十二年岁次月日。
外从祖舅朝散大夫权知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崔祐甫
遣表妷前邓州南阳县尉李综。
以清酌之奠。
祭于从外孙甥常州独孤使君至之之灵。
往矣至之
此时何时。
空原拱木。
荆榛狐狸。
林风月露。
以子增悲。
子之往也。
高格远量。
秀气茂姿。
亡兮何若。
有兮谁对。
岂流苏寓马。
从之已而。
呜呼哀哉。
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
在笼而不能求其释。
独有怀君之泪。
临秋风而自滴。
平生相期。
聊复一叙。
一以豁胸中之愤气。
二以明灵而晤语。
吾与至之
宏道义。
自家刑国。
张维举坠。
吾与至之
思敦交好。
平居琢磨。
遇死赴蹈。
吾与至之
思迈纯德
言为士准。
动有时则。
吾与至之
思全高节。
风雨如晦
嘐嘐不辍。
吾与至之
思阐斯文。
不俾皋契。
独谟华勋。
吾与至之
谈空覈元。
梦蝶喻筏。
去之萧然。
吾与至之
期诸晚岁。
偃卧山樊。
同披薜荔
举其大较。
良难名数。
念我交情。
千枝万缕。
霜风扫叶。
或散或聚。
万化纷然。
同归野土。
向之所务。
孰云其主。
呜呼哀哉。
烂然澄酤。
平昔共欢。
如何此奠。
取象于观。
我思此饫。
子必吾剧。
目想道周。
暂留徒御。
所可怀者。
徐生之絮。
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 唐 · 崔祐甫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
刘向贾谊言三代与秦乱之意。其论甚美。达于国体。虽古之伊吕。未能远过。又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伊吕无以加。管晏之属。殆不及也。于戏。二君以伟才当盛汉之崇。而位止于下国二千石祐甫闻于先君仆射曰。主恩非臣下之所图。天命岂生人之所制。有唐硕量深识之士曰独孤常州。讳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皇朝左千牛元庆之曾孙。蔡州长史思暕之孙。殿中侍御史秘书监通理之第四子。仕而遭时。鹄立于朝。建旟东夏。三著嘉绩。呜呼痛乎。奄忽捐馆。其时也。大历十二年夏四月二十九日。其地也。常州之路寝。其寿也。五十有三年。中朝名公素见知者。后进之士闻义向风者。洎濠舒常三州之百姓。莫不填膺流眦。不宴不相。浃辰弥月。厚而惜之者。往往失声。出涕沱若。公有子朗郁等。年未龆龀。厥兄检校水部员外郎侍御史泛。方佐浙河东帅。闻丧来奔。半旬而至。惋毒之甚。如不欲。既受吏人宾客之吊。乃忍哀谋事。以六月六日。引使君之柩去常州洛阳其年岁次丁巳十月朔七日。葬我使君河南府寿安县某原先秘监之茔。以夫人博陵县崔氏祔焉。礼也。水部曰。天之降割于我家。仲叔季尽矣。吾将老矣。吾弟常州之子未立。今不刻石表墓。则常州之令名何以传于后。乃托我故人叙而铭之。常州禀元和以。幼有成人之量。秘监府君亲授以孝经。常州一览成诵。秘监问曰。汝志于何句。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是所尚也。自是遍览五经。观其大义。不为章句学。成童丁秘监忧。勺饮不入口者累日。先夫人同郡长孙氏。谕以不可灭性之义。由是微进饘粥。杖而后起。既免丧。加于人一等。乡族称其孝焉。长孙夫人高行明识。训导甚至。常州渐教成器。卓然有立。著延陵论。君子谓其评议之精。在古人右。天宝末。以洞晓元经对策上第。诏拜华阴县。著古函谷关仙掌二铭。格高理精。当代词人。无不畏服。俄属中原兵乱。避地于越。丁太夫人忧。毁瘠过礼。既外除。江淮都督使户部尚书李峘奏为掌书记。授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军旅之事。非其所好。未几。返初服。今上即位。下诏收俊茂。举淹滞。政之大者。以公为左拾遗。凡所谏诤。直而不讦。婉而不挠。削稿诡辞。不传于外。迁太常博士。时新平大长公主之子裴仿尚永清公主。初以太子少傅裴遵庆为婚主。将行五礼。公实相焉。中使口宣诏旨。易以大长公主后夫姜庆初常州曰。婚姻之礼。王化之阶。以异姓之人主之。不可甚矣。某不奉诏。中书令汾阳王时为五礼使。从焉。又百官薨卒定谥之际。综覈名实。皆居其当。与严河南詶荅吕荆州諲谥议。博而正。当时韪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受诏考第吏部选人词翰。旌别淑慝。朝廷称正。上方大恤黎庶。精选牧守。以公为濠州刺史。平其徭赋。恤其冤弱。课绩闻上。加朝散大夫。迁舒州刺史。舒境濒江傍山。偫盗所聚。或蟠结林薮。或趑趄城市。公惠以柔之。武以詟之。释矛服耒。尽为良俗。其他如在濠之政。居一年。玺书劳问。就加尚书司封郎中。锡以金章紫绶。属淮南旱歉。比境之人。流移甚众。公悉心以抚。舒独完安。天子闻而休之。擢拜常州刺史常州当全吴之中。据名城沃土。兵兴之后。中华剪覆。中州府。此焉称大。故朝之选牧。恒属意焉。公宣中和平易之教。务振人毓德之体。百姓蒙化迁善。不知所以安而安之。吏不忍欺。路不拾遗。馀粮栖亩。膏露降庭。公平闻人之善。必揄扬之。气尽与之。不啻若身得之。后进有才而业未就者。教诲诱掖之。惟日不足。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袖贤遏恶为用。故论议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歌咏。峻如嵩华。盛如江河。清如秋风过物。邈不可逮。公有集二十卷。行于代。若夫赞尧舜禹汤文武之命。为诰为典。为谟为训。人皆许之。而不吾试。论道之位。宜而不陟。前是公之仲兄季弟伯姊。三年之间继殁。执天伦之丧。如荼如。竟以无禄。天何不仁。然则贾与董名位不尽其才。吾先君之叹主恩天命。斯见矣。其铭曰。
常州之德,孝行为大。
烝烝翼翼,以敬以爱。
友于兄弟,如捧如戴。
常州之义,笃于朋友。
用之有恒,行之可久。
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常州之才,施于有政。
抚柔三部,谦以为柄。
龚遂国侨,千古迭映。
常州之文,究其元本。
质取其深,艳从其损。
在星之纬,在衣之衮。
常州之年,止于中身。
去昭昭之盛世,与万鬼而为邻。
白马江上,青乌洛滨。
脊鸰在原,嗟尔元昆。
缞绖沾血,长号诉冤。
纂述遗美,谓予不谖。
我见之子,将二十年。
相投药石,胡疹不痊。
譬我于池,子为之泉。
譬我于桐,子为之弦。
荣不独遂,难不只全。
如何淑明,摧馥碎坚。
廞衣楚挽,徘徊墓田。
望之不见,赴之无缘。
狸首班如,女手拳拳。
如天如天,泣涕涟涟。
诗一首 唐 · 独孤及
 押萧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簿领日盈机,知君傲烦嚣。
饮和自忘渴,况以初筵招。
道契迹自亲,谁为列宿遥。
何用结同心,绿琴复长瓢。
日月若走马,炎凉催斗杓。
一年解颐笑,几日如今宵。
奉君千金寿,莫使岁寒凋(案此诗载《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独孤及《冬夜裴员外薛侍御置酒宴集序》一文中。)
诗一首 唐 · 独孤及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上天垂光兮熙予以青春,今日何日兮共此良辰。
与君觥浊酒而藉落英兮,如年华之相亲。
蹇淹留以醉止,孰云含意而未申(案此诗载《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独孤及仲春裴胄先宅宴集联句赋诗序》一文中。)
第六表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臣顷顿首昧死诣阙。
累陈情状肝胆。
悉以披露恳诚。
冀蒙识察。
于今浃辰。
德音不下。
实由臣词浅意陋。
无以动天。
哀惶失图。
跼蹐无地。
臣某中谢
臣虽亲忝葭莩。
才实驽钝。
位忽过望。
恩亦加等。
宜竭精力。
仰酬造化。
岂敢饰让自言。
企礼顾望。
尝闻上有至仁之君。
下无失性之人。
陛下以蒸蒸圣德。
格于上下。
故哀哀孝思。
敢辞荣禄。
陛下岂忍抑其微诚。
假令臣损情变礼。
陈力就列。
亦犹双凫乘雁。
何补江海。
况敢贪不次之宠。
遗罔极之报。
因丧从利。
以哀为荣。
此臣所以屡渎天威。
望回宸听。
至之愿。
形于累表。
拳然待命。
惟圣慈察之。
臣无任。
杨贲处士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六
上德无为。其次为而不扰。
及为邦岁期。而人疲如初。
终日以贡赋不入。获谴于上官
遂以州比不调之琴。思解弦更张之义。
算口徵赋。以代他征。
意欲因有为以成无为。为未著而人已告怨。
迹其所以然。无德故也。
夫导政齐刑。民犹免而无耻。
况权道以反经为用。去德逾远。
使无速谤。末由也已。
所喜幸苟有过。吾子知之。
贻书见让。以直谅相益。
商也起予。孟孙爱我。
吾子兼之矣。愧辱嘉贶。
顾无以当之。三复白圭
欲罢而不能。然来书所陈。
富人出万。今易以千。
贫人出百。今亦数倍。
富倍优。贫倍苦。
窃详雅旨。事或未然。
昨者据保簿数。百姓并浮寄户。
共有三万三千。比来应差科者。
唯有三千五百。其馀二万九千五百户。
蚕而衣。耕而食。
不持一钱。以助王赋。
诗不云乎。或燕燕居息。
或尽瘁事国。在于是矣。
每岁三十一万贯之税。悉钟于三千五百人之家。
谓之高户者。岁出千贯。
其次九百八百。其次七百六百贯。
以是为差。九等最下。
兼本丁租庸。犹输四五十贯。
以此人焉得不日困。事焉得不日蹙。
其中尤不胜其任者。焉得不襁负而逃。
若以已困之人。已竭之力。
杼轴不已。恐州将不存。
苟以是为念。安敢不夙兴夕惕。
思有以拯之。方今为口赋。
诚非彝典。意欲以五万一千人之力。
分三千五百家之税。愚谓之可复。
使多者用此以为裒。少者用此以为益。
损有馀补不足之道。实存乎其中。
富人贫人。悉令均减。
倍优倍苦。何从而生。
窃料动摇不安。以遁逃相扇者。
不过以规避之户与寄客耳。此辈浮食偷安。
久漏差科。恶同均赋税之名。
祗思苟免。若编户地著者。
虽驱之使逃。亦不从。
今已择吏分官。以辨其等差。
量分入赋。其数悬榜。
以示之信。若信之不明。
分之或过。等差之不均。
官吏之不仁。困而后去。
谁曰不可。乃未及知敛之薄厚。
辩之济否。望风聆声。
遽告劳而逃。斯岂为政者之过乎。
顾礼义之不愆。孰能恤叛者之言耶。
天下无不食王土之臣。宁有不输王赋之民。
此辈饮国之泽。食地之利。
将薄敛以助逋赋。则曰挈妻子而去之。
是与鸟兽蛮貊。无以异矣。
其来既不可以奉征税。其去亦何足以病州县。
违之一邦。亦犹是也。
等不为用。又焉能资邻。
然计斯人之徒。亦未必悉然。
或有不去者焉。庶几其所济犹大。
但不防之于微。拙诚有之。
奉教三省。敢不知罪。
子产铸刑书作邱赋以救郑国。而获讥于叔向
及才不如子产。口算不如邱赋。
吾子之言。过于叔向之直。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簿领拘限。莫由诣展。
未见君子。驰诚无极。
不宣。舒州刺史独孤及顿首。
远游赋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老氏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大哉圣人之知微乎。夫生者。一气之暂聚耳。有天地之和。自然之力。以运其行止。节其夭寿。非智力之所能扶明矣。而举世矻矻。莫不保持形骸。谓为已有。特执迷妄。往而不返。小者攘礼乐窃忠信以贾誉。大者盗天地之权。至于忘身。道德之衰。皆此物也。余生于浮而长于妄。汨没当世。与偫动俱。智不能逃形于名声之缰锁。脱屣于冠冕之笼槛。其世界颠倒。万物反覆。始返照收视。以观身世。然后知一生之患假合。岂直刍狗土苴热燄聚沫而已。则我之身也。与百忧偕长。况重险之中乎。思欲冲三清。出五浊。乘凌虚极。与造物者为伍。莫有由矣。尝中夜梦飞升太空。若有以名迹见诮者。觉而自失。乃为赋以状远游。且旌悟道之晚也。其词曰。
仰太素兮。观元精之烟煴。
孰官司乎物物兮。得流形而为人。
太皞遗吾八卦。藏天地于文字。
黼而黻之。为圣为智。
褒衣之徒相与击建鼓而揭日月兮。奔孝慈而走仁义。
其弊也古是而今非。身贱而名贵。
骖驔馺遝兮。道路屯云而奔波。
绚焕轇轕兮。玉帛钟鼓之骈罗。
霍𤐰(一作夔)兮心悬天地而火驰。苍黄兮得未终也而失已。
继之百骸与日月并走。五藏与哀乐交战。
羲和未及弭辔。荣枯纷而万变。
何生涯之侘傺兮。蹇吾降此中州
凭世道以上下若涉水而迷津兮。与吹万同其波流。
况世绪坱轧兮。如棼丝之相樛。
见辰极之低昂兮。知杞人之殷忧。
顾兔呀以蚀月兮。天地闭而云愁。
凤凰焚其故巢兮。绕旧国以失俦。
埃𤌏以上薄兮。虞罗纷其四周。
吾始未知夫六合湫隘之若此。孰与吾兮远游。
岂无太清之路兮。夫何漫漫而迢递。
帝乡之低徊兮。微白云之与偕逝。
澄予神于遥夜。与颢气期于无垠。
真境沕穆以傍感。精诚薰然而来亲。
欻乘梦以奋飞。博至灵以上宾。
望见碧落。天地如掌。
洞开八门。别有万象。
亭亭物外。乘化直上。
身世双遣(一作遗)。独与道往。
其往也。泛兮若游鱼振鳞而泳清川
囧兮若翔雁得顺风而缘秋天。忽不知予谁之身。
夫何为者。深(本集作深)入空界。
七曜在下。问予津于混茫兮。
蹇徜徉以延伫。若有人兮缥缈。
指人间以唁予。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暌。天固桎若以礼义。
梏若以机事。盍支离其德。
而超乎物累。使逸翮可得而笼樊兮。
孰云夫吾毛之自异。天运地载。
刚柔生焉。千变万化。
如环无端。彼兴废与往复。
同大壑之波澜。将令归根。
明徵其源。则吾与若皆幻也。
又奚睢盱于其间。幻未始有封。
物未始有疆。成则亏。
进则伤。无汨而和。
无易而方。山立其中央。
善汝行。密汝藏。
道将自光。吾在大罗之上。
元都之所。乾坤为家。
日月为宇。嘘吸元气。
大虚之下(音户)。尚一乃心。
勿谓道阻。游乎无穷。
吾顾见汝。奉真告以自省兮。
五情惄其增热。哀攀龙之无阶兮。
思过天之曷月。未知去下方几万亿兮。
退将返遵吾归辙。修玉虚以下降。
济银汉以中歇。凭东井以俯视。
识故国之城阙。千门万户
遥如蚁穴。百川绮分。
五岳罗列。觅旧山与乔木。
才依希而明灭。见伊川大道。
鞠为戎狄。历阳故人。
半作鱼鳖。曩之奔命于市朝者。
如纷纭飞驰。嗫嗫嗤嗤。
蹩躄蹁跹。肖翘陆离。
若虮虱之聚坏絮。蜘蛛之乘游丝。
吾乃今日识偫动之变态兮。莞然倚长空而𥬒之。
亦既自得。周览未毕。
惕焉形开。万象如失。
偫有俨以偕作。百虑缤其来归。
乃夙昔之人寰。始故时之喧卑。
向之俯仰忻戚。无非妄者。
然后知我之生也。与妄皆生。
邪气乘之。万缘合并。
为忧为患。为亏为盈。
彼君子方碌碌然自以为觉。犹饰妄以贾名。
安知圣人不以世界为重狴。死生为大梦。
视变化与品类。亦犹神交飞动。
与遗物以顾身兮。悟生浮而质陋。
以一气之倏忽。与万化而纷糅。
自视俄(本集作𦐂)然。寄形宇宙。
尚何能濡首于荣辱之境。甘心于哀乐之圃。
鹪鹩于飞。载翩载翻。
君子至止。栖息化元。
独立道枢。怡神●96C8浑。
万物转薄。吾真长存。
止水不波。浮云无根。
与时盈虚。委质乾坤。
倚伏相轧。吉凶同源。
物各自尔。予欲无言。
优哉游哉。聊以穷年。
仲春裴冑先宅宴集联句赋诗序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
先是清明一日右金吾仓曹薛华。
陈嘉肴。酾清酤。
河东裴冀荥阳河南独孤及于署之公堂。引满举白。
自午子。促席于花阴。
赋诗于月波。乐极不醉。
夜艾而罢。后清明三日
二三子春服成。思欲修好寻盟。
选胜卜昼。裴侯是以再有投辖之会。
是会也。郑不至。
吾兄惠然而来。堂有琴。
庭有筱。芳草数步。
落花满席。中和子冠乌纱帽。
相与箕踞嗢噱。傲睨相视。
称觞乎其间。趣在酒中。
判为酩酊之客。家本秦也。
能无呜呜之声。其诗云。
上天垂光兮熙予以青春。今日何日兮共此良辰。
与君觥浊酒而藉落英兮。如年华之相亲。
蹇淹留以醉止。孰云含意而未申。
歌数阕。裴侧弁慢骂曰。
百年欢会。鲜于别离。
开口大笑。几日及此。
日新无已。今又成昔。
不纪而赋之。如春风何。
其演为连珠。以志此会。
太常少卿厅壁记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太常掌玉帛钟鼓等威文物。以报本乎天地神祇人鬼。
凡吉凶宾军嘉之礼。唐虞谓之秩宗
周谓宗伯。秦谓之奉常
汉谓之太常。其掌一也。
后魏太和十五年。始建少卿官。
少小也。用别二卿大小之序。
亦犹宗伯小宗伯。列国有上卿下卿。
郡有守丞。亦位亚一等。
以少参长。而佐其成务焉。
故事自御史中丞给事中中书舍人迁秩为亚卿者。必于是司。
故官因职雄。地以人贵。
馀八卿不敢与太常齿。广德中
尤审官。注意礼乐。
其选也。以才能不以资。
以恩泽不以劳。李公卿材也。
是用超拜。公将以忠孝敬慎肃恭神人。
且懋其官府政令。俾无不恪。
方议酌前贤之遗尘而损益之。乃瞻屋壁。
所记漫灭。于是夏五月己丑
姓而名之。使如珠之贯。
盱衡指顾。俨若对面。
曰。贤者吾得而师之。
不贤者吾韦而弦之。贤远乎哉。
既进牍。然后命博士河南独孤及为之志。
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769年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
是三者相为用。亦犹涉川者假舟楫而后济。
自典谟缺。雅颂寝。
世道陵夷。文亦下衰。
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后比兴。其风流荡而不返。
乃至有饰其词而遗其意者。则润色愈工。
其实愈丧。及其大坏也。
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
以八病四声为梏拲。拳拳守之。
如奉法令。闻皋繇史克之作。
则呷然笑之。天下雷同。
风驱云趋。文不足言。
言不足志。亦犹木兰为舟。
翠羽为楫。玩之于陆而无涉川之用。
痛乎流俗之惑人也旧矣。帝唐以文德敷祐于下。
民被王风。俗稍丕变。
则天太后时。陈子昂以雅易郑。
学者浸而向方。天宝中
公与兰陵萧茂挺长乐贾幼几勃焉复起。振中古之风。
以宏文德。公之作本乎王道。
大抵以五经为泉源。抒情性以托讽。
然后有歌咏。美教化。
献箴谏。然后有赋颂。
悬权衡以辩天下公是非。然后有论议。
至若记序编录铭鼎刻石之作。必采其行事以正褒贬。
非夫子之旨不书。故风雅之指归。
刑政之本根。忠孝之大伦。
皆见于词。于时文士驰骛。
飙扇波委。二十年间。
学者稍厌折杨皇荂。而窥咸池之音者什五六。
识者谓之文章中兴。公实启之。
公名华。字遐叔
赵郡人安邑府君第三子。
质直而和。纯固而明。
旷达而有节。中行而能断。
孝敬忠廉。根于天机。
执亲之丧。哀达神明。
其任职釐绩。外若坦荡。
内持正性。谏不犯颜。
见义乃勇。举善惟惧不及。
务去恶如复仇。与朋友交。
然诺著于天下。其伟词丽藻。
则和气之馀也。学博而识有馀。
才多而体愈迅。每述作。
笔锋风生。听者耳骇。
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二年博学宏词
皆为科首。由南和秘书省校书郎
八年伊阙。当斯时。
唐兴百三十馀年。天下一家。
朝廷尚丈。夫羿工乎中微。
拙于使人无已誉。公才与时并。
故不近名而名彰。时辈归望。
如鳞羽之于虬龙也。十一年监察御史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
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
持斧所向。郡邑为肃。
为奸党所嫉。不容于御史府
右补阙禄山之难。
方命圯族者蔽天聪明。勇者不得奋。
明者不得谋。公危行正词。
献纳以诚。累陈诛凶渠完封疆之策。
阍犬迎吠。故书留不下。
时继太夫人在邺。初潼关败书闻。
或劝公走蜀诣行在所。公曰。
奈方寸何。不若间行问安否。
然后辇母安舆而逃。谋未果。
为盗所获。二京既复。
坐谪杭州司功参军。太夫人弃敬养。
公自伤悼以事君故。践危乱而不能安亲。
既受污。非其疾而贻亲之忧。
及随牒愿终养。而遭天不吊。
由是衔罔极之痛者三。故虽除丧。
抱终身之戚焉。谓志已亏。
息陈力之愿焉。因屏居江南
省躬遗名。誓心自绝。
无何。诏复授左补阙
又加尚书司封员外郎。玺书连徵。
公卿已下。倾首延伫。
至之日将以司言处公。公曰。
焉有隳节夺志者。可以君之宠乎。
遂移疾请告。故相国梁公岘之领选江南也。
表为从事。加检校吏部郎中
明年遇风痹。徙家于楚州
疾痼贫甚。课子弟。
力农圃。赡衣食。
雅好修无生法。以冥寂思虑。
视爵禄形骸。与遗土同。
惟吴楚之士君子。撰家传。
修墓版。及都邑颂贤守宰功德者。
靡不赍货币。越江湖。
求文于公。得请者以为子孙荣
公遇暇日。时复缀录以应其求。
过是而往。不复著书。
少时所著者。多散落人间。
自志学校书郎已前八卷。并常山公主志文窦将军神道碑崔河南生祠碑礼部李侍郎安定三孝论哀旧游诗韩幼深避乱诗序祭王员外端沈起居兴宗裴员外腾文别元旦诗并杨骑曹集序王常山碑。
并因乱失之。名存而篇亡。
监察御史已后所作颂赋诗歌碑表叙论志记赞祭。凡一百四十三篇。
公长子羔字宗绪。编为二十卷。
号中集。其中陈王业。
则无疆颂。主文而谲谏。
则言医含元殿赋。敦礼教。
则哀节妇赋灵武二孝赞。表贤达盛德。
崔宾客集序元鲁山房太尉德政碑平原张公颂梁国李公传德先生诔权著作墓志李太夫人传卢夫人颂。一死一生之间抒其交情。
则祭萧功曹刘评事张评事文。吟咏情性达于事变。
则咏古诗。思旧。
则三贤论。辨卿大夫之族姓。
则卢监察神道碑。自叙。
则别相里造范伦序。诠佛教心要而合其异同。
南泉真禅师左溪朗禅师碑。其馀虽波澜万变。
而未始不根于典谟。故览公之文。
知公之质。不俟觌容貌。
听词气。假令束带立于史臣之位。
足以润色王度。天而病之。
时不幸欤。公之病也。
尝以斯文见托。诒某书曰。
桓谭扬雄当有身后名。华亦谓足下一桓谭也。
及于公才。宜播其述作之美。
明于后人。故拜命之辱而不让。
今乃著其文德。为之冠于篇首焉(自监察御史已下文苑英华作自监察御史已后迄至于今所著述者公长男羔字宗绪编而集之断自监察御史已前十卷号为前集其后二十卷颂赋诗碑表叙论志记赞祭文凡一百四十四篇为中集其中陈王业则无疆颂议世道则卜原论质文论主文而谲谏则言医含元殿赋敦礼教则哀节妇赋灵武二孝赞与外孙女二孩书表贤达盛德则元鲁山房太尉颂德铭崔宾客集序平原张公颂梁国李公传德先生诔权著作墓表李夫人传卢夫人颂一死一生之间抒其交情则祭萧功曹刘评事张博士文吟咏情性达于事变则咏古诗辨卿大夫族姓则卢监察神道碑思旧则三贤论自叙则别相里造范伦序诠佛教心要而会其异同则南泉真禅师左溪朗禅师碑其馀虽比兴万变而未始不根于道德故览公之文知公之质不俟觌容貌听词气而后睹其行若使束带立于史臣之位其备献替足以润色王度正一代之训典天而病之国不幸也然遐叔身甚病而心甚壮文益赡而才不竭则前路逸气讵可矣他日继于此而作者当为后集及常游公之藩也久故录其述作之所以然著于篇)
仙掌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颠。后代揭厉于元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馀方。曾不知创宇宙。作万象。月而日之。星而辰之。使轮转环绕。箭驰风疾。可骇于俗。有甚于此者。徒观其阴骘无眹。未尝骇焉。而巨灵特以有迹骇世。世果惑矣。天地有官。阴阳有藏。锻鍊六气。作为万形。形有不遂其性。气有不达于物。则造物者取元精之和。合而散之。财而成之。如埏埴炉锤之。为瓶为缶。为钩为棘。规者矩者。大者细者。然则黄河华岳之在六合。犹陶冶之有瓶缶钩棘也。巨灵之作于自然。盖万化之一工也。天机冥动而圣功启。至精密感而外物应。故有无迹之迹。介于石焉。可以见神行无方。妙用不测。彼管窥者乃循迹而求之。揣其所至于巨细之境。则道斯远矣。夫以手执大象。力持化权。指挥太极。蹴蹋颢气。立乎无间。行乎无穷。则捩长河如措杯。擘太华若破块。不足骇也。世人方以禹凿龙门以导西河为神奇。可不为大哀乎。峨峨灵掌。仙指如画。隐辚磅礡。上挥太清。远而视之。如欲扪青天以掬皓露。攀扶而捧白日。不去不来。若飞若动。非至神曷以至此。唐兴百三十有八载。余尉于华阴。华人以为纪嵫。勒之罘。颂峄山燕然。旧典也。元圣巨迹。岂帝者巡省伐国之不若欤。其古之阙文。以俟知言欤。仰之叹之。斐然琢石为志。其词曰。
天作高山,设险西方。
至精未分,川壅而伤。
帝命巨灵,经启地脉。
乃眷斯顾,高掌远蹠。
砉如剖竹,騞若裂帛。
川开山破,天动地坼。
黄河太华,自此而辟。
神返虚极,迹挂石壁。
迹岂我名,神非我灵。
变化翕忽,希夷杳冥。
道本不生,化亦无形。
天何言哉,山川以宁。
断鳌补天,世未睹焉。
夸父愚公,莫知其踪。
屹彼灵掌,悬诸巃嵷。
介二大都,亭亭高耸。
霞赩烟喷,云抱花捧。
百神依凭,万峰朝拱。
长于上古,以阅偫动。
下视众山,蜉蝣蠛蠓。
彼邦人士,永揖遗烈。
瞻之在前,如揭日月。
三川有竭,此掌不灭。
吏部元郎中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三
年月日。礼部员外郎独孤及
谨以蔬饭壶酒。致祭于故吏部郎中元公之灵。
上士齐死生。下士爱生恶死而惑之。
知生死若幻。而不能忘情于其间者。
我辈所不克免。始者与公同吊死问生。
论议亦颇尝及此。岂谓言未绝口。
而公又长往。昨日经过。
遽成畴昔。何变化之速。
乃至于是。视不及瞬。
言不及息。呜呼元君
今已返于机。夫彭祖殇子。
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
达生者不为叹。公齿发未老。
官途方半。相视而笑。
冀前路各有所展。岂图间阔数日。
而死生间之。竹林如故。
阶尘未扫。惟人琴两亡
影绝响灭。汤汤清弦。
岂可复闻。承以令辰。
将赴茔阙。痛天道之茫昧。
予岂无言。而悲来从中。
远复抒意。匪祭也。
永以为别也。尚飨。